“充电一般需要1小时左右,换电仅需20秒,但如果换电站多一点,我会毫不犹豫选择换电。”网约车司机的刘峰如是说。对于开新能源汽车的司机而言,除了关注电单价成本,更在意等待时间的长短——车辆有更长的有效营运时间,意味着能拉到更多的业务。而换电站效率的提升,直接节省了司机的等待时间成本,转化为更多有效营运时间,同时意味着经济收入的直接增加。此外,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有里程焦虑,而换电车型可以实现“有时间就充,没时间就换”,名副其实地充换兼容,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综合需求。
2020年11月广州国际车展上,奥动新能源向全球首次发布“20秒极速换电”,并宣告最新一代4.0换电站可以实现多品牌多车型共享换电,从根本上真正实现“换电比加油还快”,无疑让“换电”以其独特优势能带来的显著价值进入公众视野,引起行业的强烈关注。
仅需20秒 换电比加油快
换电仅需20秒,换电比加油快。笔者有幸在广州车展现场见证了奥动新能源“20秒极速换电”的实车演示,在赞叹奥动换电的惊人速度之余,也对用户实际换电的时间产生了好奇。在理想情况下,电池更换时间仅需20秒,那么用户从进入换电站到出站,全程实际耗时要多久呢?带着好奇与疑问,笔者走访了奥动新能源位于广州的4.0换电站,实地观察一辆出租车的换电过程。下午3点,正值出租车交换班高峰期,一辆出租车驶到换电站,司机熟练地用手机打开“奥动换电APP”进行车牌识别,然后驾驶车辆到换电通道上,车辆定位、换电开始、卸除亏电电池、安装满电电池,直到车辆离场,以上全程,大约需要1分钟。如此高效的换电服务,确实让人惊叹!笔者在现场观察到,换电技术让补能效率得到提高,每辆车等候换电时间,即为前面排队车辆数,乘以1分钟。这样来看,即使遇上换电高峰期,每位司机等待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现场司机交谈,笔者了解到,司机都非常习惯在到达换电站以前,先打开“奥动换电APP”查找就近换电站的等候车辆数,这使得用户进一步有效掌控时间,尤其对营运车辆提升效率十分有利。
目前,国内大多数换电站主要服务营运车辆用户。对于此类用户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虽然换电成本每公里约为0.3元,比充电每公里约0.2元略高,但是换电能为营运车辆用户每天节省至少2小时的充电时间。试想,若这2小时全部用于营运,至少能多跑100公里,以充电情况下一天跑300公里,换电情况下则一天能跑400公里。按照2.5元/公里的营运车辆收益计算,如果选择换电方式,一天一辆车能多产生100元以上收益,司机每月至少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对于网约车、出租车司机来说,“多拉快跑”才是王道。而充电时间长,确实影响了车辆实际有效营运时长,导致营运车司机在同样工作时间之下收入有所降低。
换电效益高显著 续航焦虑大破解
除了对比充电的时间优势,换电形式相较燃油车更具经济效益,换电可以缓解他们在某些场景下的续航焦虑。
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在奥动接受换电服务的北汽EU300车主,此前他驾驶的新能源充电车,无法换电,只能找充电桩充电。每当仪表盘上黄灯亮时心里就慌,担心车子路上趴窝,夏天也不敢开空调,害怕电费成本高。现在开了换电版车型,每天换一次电,基本保障一天有余的行驶里程。在紧急情况下,换电能更快地解决续航问题,“心里踏实多了”是他非常感慨的一句总结。可以预见,随着国内换电站网络的完善与换电效率的提高,换电模式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最优解法之一。
换电龙头参与国家换电技术标准制定
奥动新能源一直积极推动换电标准化,目前累计参与国家换电(团标)标准编制超过20项。据悉,奥动目前正在参与两项国标修订——EC62840 电池更换站和IEC63066 连接器。同时,奥动还是中汽协组织的团标《电动乘用车共享换电站建设标准》共享理念的重要推动者。
换电标准的制定,是产业良性推广的基础,是行业头部企业实践经验与成果的精华提炼,有利于推动换电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化的发展之路。
从电池包标准化到换电站共享化
换电在大幅缩减补电时长的同时,也可对电池进行统一有效的集中管理,使得动力电池的价值利用最大化,推动电池能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刚过去的2020年,在新能源、新基建的国家级战略推动下,换电模式被正式定义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补能技术路线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提倡和鼓励发展,热度不断攀升。从2020年4月,《2020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换电模式车辆补贴的倾斜;到《203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明确指出“加强换电站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换电模式”换电利好政策一直在不断释放。
在换电运营端,以奥动新能源为例,一直在加快换电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展的步伐;在消费市场端,北汽、广汽、上汽、东风和长安等多家主流车企也纷纷宣告推出换电车型,趁政策春风实现关键一跃。与充电桩建设不同,换电模式的推广和落地有赖于电池标准化和换电技术相关标准的统一。
通过与多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换电车型,奥动最新一代4.0换电站已经实现多种品牌车型在同一个换电站共享服务。同时,通过与车企协同,奥动实现电池包尺寸规格与机电物理接口的统一,逐步推动电池包标准化进程。目前主流的换电连接方式包括卡扣式、螺栓式等。奥动采用的是卡扣式连接方式,电池在恒温、恒湿、统一倍率的电池仓内进行集中慢充,通过快换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极速更换电池。
奥动在实践的换电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先实现电池包标准化,再实现换电站共享化”。根据中国充换电基础设施联盟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统计,奥动已在全国投建近280座换电站,覆盖全国近20座城市。而奥动的官方数据说明,其换电站单站服务能力在500-1000辆车范围,单车最高换电里程超过92万公里,换电服务能力大于5万车次,换电次数累计超过700万次,换电里程累计超过10亿公里……优秀扎实的换电运营实践成绩,进一步为奥动夯实全球换电模式开创与引领者的行业龙头地位。
总结
有人说,在刚过去的2020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怪相是:所有人都在关注虚拟实力,而忽视了真正的软实力。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之下,“换电”跃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门宠儿。奥动新能源,是为数不多一直坚守换电模式的企业,经过20年深耕积累,在2020年向全球发布“20秒极速换电”最新技术,再次定义换电行业的领先技术标准。
换电模式被再次推到聚光灯下,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推广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奥动新能源副总裁杨烨在采访中说道:“20秒换电,不是为了好玩炫酷;而是为了让效率提高后,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且进一步降低换电站运营成本。”
有着技术引领优势且已在国内部分城市实现换电运营盈利的奥动,在2020年广州国际车展上官宣了“十四五”期间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在未来,奥动新能源,将持续以换电引领者之姿、革新行业标准之态,围绕换电模式为核心,为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改善能源供应结构、提升环境和空气质量而做出贡献。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